中国全国两会正在召开,世界关注这场“春天之约”对中国以及世界的重要意义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机构官员表示,中国全国两会是观察和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,中国与世界互为机遇,中国新征程的发展事业将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。
“从北京传来的新闻是,中国未来将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发展”“对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投资,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”……今年中国两会期间,科技创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。在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冲击和挑战的背景下,中国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,致力于同各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,赢得广泛赞誉。
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的重要“窗口”。这一年度盛会,不仅关系中国自身的发展,对其他国家也有重要意义。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。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。如何继续推进绿色发展,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?在全国两会上,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。
3月5日提请审议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外国媒体和国际人士表示,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、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,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。
“新兴技术应用热土”“全球重要创新高地”“经济全球化巨大贡献者”……2023年中国“两会时间”,这些语汇成为国际舆论描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的“热词”。
“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”—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公布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后,多家境外媒体给出积极评价,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情况符合甚至高于预期,“5%”是一个“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”,也是中国政府对本国形势“非常明智、准确和冷静的评估”。
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,全国两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。透过两会这个重要窗口,国际社会看到,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为人民谋利益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民主,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成功的民主道路。